English

北京人的社区文明习惯

1998-10-17 来源:光明日报 秦原 我有话说

1998年7月间,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在北京市朝阳区、海淀区、崇文区和门头沟区的部分生活小区对2000名市民进行“社区文明习惯”的调查,了解到居民对生活环境诸多问题的态度。

这次调查,侧重于居民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,如垃圾处理、公共卫生、环境评价、噪音、文明行为等方面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,我们得到的总体印象是:北京市民关注生活环境,呼唤社区文明,对一些不文明现象表示不满;文明认识和行为有所提高,但尚须身体力行,加强管理和参与程度。

居民是怎样处理垃圾的

垃圾处理是涉及到居民生活和社区文明的一个重要问题。在调查中发现,居民对此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尚有差距。57%的人对垃圾分类和回收持“积极支持,身体力行”的态度,近18%的人则表示“无所谓”或“没必要”;在行为方式上,53%的人将垃圾装袋扔入垃圾箱内,70%的人在无人监督的公共场合,能够将手中无用的塑料袋找垃圾箱扔掉,但看到他人扔下的白色污染物,只有20%的人“拾起扔入垃圾箱”,75%的人表示自己只是“关注一下”或“置之不理”。可见,相当数量的居民对自家、自身的垃圾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,但对他人的不文明行为则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。

各种噪音令人反感

目前,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,人们对噪音扰民问题反映强烈。71%的居民对汽车报警器随意鸣叫的现象感到“很讨厌”,认为“必须改装,消灭噪音”。72%的居民认为一些家庭、娱乐场所开放大音量的音响,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休息。52%的人对社区内建设施工的噪音表示反感,但又无可奈何;11%的人表示将采取“与之争辩,不惜动武”的态度。看来,尽可能地减少噪音污染,创建一个宁静、祥和的生活环境,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
居民如何看待生活环境

近年来,北京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趋强烈。调查结果表明,83%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事业非常重要,近42%的人对北京目前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表示“十分关注”。对生活小区的环境状况,人们认为污染程度最重的依次是大气、水和固体。有些居民说:现在北京的天也不蓝了,上了大街呛鼻子。在家里,刚擦过的家具一会儿就有一层尘土。有20%的人认为“自己所在社区的公共卫生无人打扫”;64%的人表示所在社区的绿地面积“不够”或“很差”。显然,市民对目前环境状况评价较低,要求改善环境和开展环境保护的呼声较高。

居民自身文明行为打多少分

居民关注环境和社区文明,但自身的文明习惯和行为又如何呢?调查显示,40%的人认为“当今人们的社会文明习惯水平提高了”;55%的人则表示没有提高,甚至有所降低。32%的人认为“要从自己做好环境保护”,但同时又有50%的人表示自己“没有参加过”或“根本没想过”从事环境保护的义务劳动。调查中还发现,有55%的人没有参加过每年春季的“全民植树”活动。人们一方面呼唤文明和改善环境,一方面在行为方式上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冷漠,这一矛盾现象令人深思。

调查后的几点思考

1、加大政府统筹、管理力度。居民反映,政策管得紧的时候就好一些,反之则依然如故;有人说:管理紧一阵松一阵,跟没管一样。可见,改善和治理环境,政府作用至关重要,一是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,齐抓共管,扩展治理面,全方位地改善环境,否则,整体环境状况将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;二是切实加强管理,不仅要加大力度,更重要的是要持续管理,常抓不懈,现在的问题是抓而不紧,时紧时松。

2、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任重道远。文明的生活习惯是社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社区文明包括文明的行为方式。目前还很难说已经大面积地形成了人们的文明生活习惯。改变陋习,形成良好生活习惯,是一件长期的、艰苦的但又必须做好的工作,因此,应采取和探索各种有效形式开展教育工作。

3、提高市民参与程度。居民对环境问题抱怨多,但实际参与的少。改善和治理环境,居民参与是一支重要力量。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,探讨和研究市民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。其实,环境问题、文明生活问题,说到底,还是人的问题,解决好人们的文明认识和文明行为,文明建设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和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